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主营业务
企业服务
认证咨询
知识产权
科技辅导
高企申报
项目申报
数字经济
新闻动态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市州政策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数字平台
成都索睿邦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您!咨询电话:177-2331-6041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
主营业务
>
企业服务
认证咨询
>
知识产权
>
科技辅导
>
高企申报
>
项目申报
>
数字经济
>
新闻动态
公司动态
>
行业动态
>
市州政策
>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数字平台
市州政策
市州政策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州政策
关于发布六大优势产业领域首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9-22 10:02:56
|
阅读量:
366
字号:
A+
A-
A
各市(州)、扩权县(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现启动四川省钒钛稀土、轨道交通、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工作,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所有申报项目均需符合以下申报要求和相关指南要求,所有附件材料均需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传。
(一)项目申报单位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包括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
2.项目牵头单位应是注册地在四川省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支持省创新联合体、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企业。
3.项目合作单位可为境内外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其他具备科研开发、科技服务和决策咨询研究能力的企业及单位。
4.项目申报单位应对申报项目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发现项目或申报材料造假,新申报项目不予立项,项目申报单位纳入科研失信记录。
5.多家单位联合申报项目,应签订该项目合作申报协议(加盖法人单位公章),作为申报书附件材料扫描上传。
6.牵头企业须在注册信息中如实填报上年度企业基本财务信息。其中,纳入统计部门调查范围的企业,须按照《企业(单位)研发活动统计报表制度》要求报送统计部门的上年度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和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中的数据填报,并上传附表。优先支持自身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
7.项目自筹资金与申请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并需提供自筹能力相关支撑材料(以下材料之一:电子税务局下载的2023年第二季度企业财务季报、2023年7月末或8月末银行对账单或存款证明),财务数据涉密的单位除外。
8.项目申报单位诚信状况良好,无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限制申报记录,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二)项目申报人要求。
1.项目申报人包括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
2.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
3.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1963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外籍专家除外)。
4.鼓励在川工作的外籍科技人员申报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的,项目实施周期应处于其聘用合同中规定的聘用期限内,聘用合同应作为申报书附件材料扫描上传。
5.项目负责人应为牵头单位人员。允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从事创业或到企业开展研发、成果转化等。属于此类情况的科技人员可作为离岗创新创业、兼职创新创业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人员名单由高校、院所统一向科技厅提供。项目负责人其他申报条件要求见各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6.目前承担有四川省科技计划其他类别在研项目和申报过2023年度其他项目的负责人,可申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目前还在限制申报期内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
7.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指南编制专家不能申报其参与编制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三)推荐单位要求。
1.各推荐单位可在此通知基础上另行制定通知,明确当地项目申报截止时间和报送流程。
2.各推荐单位应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的合规性审核,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推荐,向科技厅报推荐函并附项目汇总表。地方推荐的项目,由地方科技部门初步形成推荐意见后,会商同级财政部门,联合向科技厅和财政厅报推荐函并附项目汇总表。
3.审核未通过的项目由推荐单位退回。
(四)其他要求。
1.同一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跨计划、跨专项重复申报。
2.申报项目应严格按申报通知要求,提供满足指南相关限制条件的附件材料和证明项目前期研究基础的附件材料并在线上传。
3.申报通知及指南中要求上传的企业财务年报、季报均需提供从电子税务局中下载的报表。
4.项目执行期从2023年11月起,执行年限具体见指南要求。
5.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申报人应严格遵守科研伦理相关规定。
6.项目申报单位应开发并设立从事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实验(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和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等工作的科研助理岗位,所有项目均需配备科研助理。
7.网上不受理涉密项目。各项目申报单位也不得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上传涉密资料。
二、专项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三、申报流程
(一)申报身份获取。
申报单位管理员、项目负责人登录
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202.61.89.120/)
,进行身份注册和实名认证,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需完整、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已注册过的单位和个人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并补充完善相关信息,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申报。
(二)申报书填报。
项目申报书由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负责人登录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相关指南提出的具体申报方向,按照提示,在线填报《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和上传附件,盖章页(推荐单位可不盖章)扫描后在线上传。
(三)申报书修改。
在推荐单位规定的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以前,项目负责人、申报单位可在线主动撤回申报书并进行内容修改。
(四)申报单位审核。
申报单位登录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在推荐单位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对项目申报书进行在线审核和提交。
(五)推荐单位审核、汇总、报送。
推荐单位进行申报项目的审核、汇总,完成网上审核和提交,出具项目申报推荐函并附项目汇总表(在线打印)报科技厅。地方推荐的项目需由科技部门、财政部门联合出具推荐函并附项目汇总表(在线打印),报科技厅和财政厅。不受理申报单位直接报送。
四、申报时间
(一)项目申报单位
网上申报时间为:2023年9月20日-2023年10月8日18时
。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在申报截止时间2023年10月8日18时自动关闭。
(二)项目申报单位在线将申报书提交至推荐单位,具体截止时间以各推荐单位通知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三)推荐单位报推荐函、项目汇总表截止时间:2023年10月10日18时,逾期不予受理。
五、材料报送
为减轻科研人员和申报单位负担,项目申报时暂不提交项目申报书纸件。待申报项目立项公示后,另行通知申报书纸件报送。未立项项目无须报送纸件。
推荐函、项目汇总表寄送地址:
科技厅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科技厅209室,联系人:陈良028-62029921,028-86719285(传真)。
财政厅地址:成都市南新街37号,财政厅606室,联系人:卿杰028-86679421。
六、申报咨询
(一)申报指南咨询。
钒钛稀土 蒋雪莲028-86661592,028-86673767;轨道交通 邹军028-86677159,028-86710094;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 陈良028-62029921。
(二)申报流程咨询(咨询时间:工作日8:30-12:00,14:00-18:00)。
杨欣028-86715358,屈智028-86671416,郑博028-86726725,程小娟028-86726087。
(三)技术支持热线(咨询时间:工作日9:00-17:00)。
张波028-85249950,陈丽桦028-65238305,黄骥028-65238321,彭杰028-65238378。
七、特别声明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为项目申报单位代理项目申报事宜,申报单位必须自主填报项目申报书。凡是购买或委托代写项目申报书,或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一经发现并查实,即视为骗取财政资金,一律不予受理、取消申报资格或撤销立项项目,并按规定严肃处理。知情者可向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举报,举报电话:028-86669837。
附件:1.四川省先进材料产业钒钛稀土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2.四川省装备制造产业轨道交通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3.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9月20日
附件1
四川省先进材料产业钒钛稀土重大科技专项
项目申报指南
总体
绩效目标:
研发重大创新产品11个,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9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2件,制定行业或
企业标准7项,
带动实现销售收入(或产值)6.5亿元。
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实施周期:
2023年11
月--2027年12月。
有关要求:
1.每个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不超过8个,下设课题原则上不超过5个。
2.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
或博士学位。目前承担有四川省科技计划其他类别在研项目和申报过2023年度其他项目的负责人,可申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目前还在限制申报期内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
3.牵头申报企业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须超过5000万元。
4.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支持省创新联合体、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企业。
支持方向和重点:
1.钒钛。
1.1
钒钛磁铁矿高炉富氢冶炼降碳技术
。
(1)研究内容。建立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风口回旋区数学模型和多流体模型,确定合理的高炉下部调剂和焦炉煤气最佳喷吹量;探究喷吹焦炉煤气条件下对钒钛矿炉料还原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适宜的富氢还原条件;
实现高炉喷吹焦炉煤气工业试验,验证高炉富氢冶炼适宜工艺参数并形成高炉富氢冶炼降低CO
2
排放成套技术,实现系统工程建设。
(2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2项,在冶金行业形成示范应用,申请
或授权
发明专利4
件
,制定企业标准2项,试验高炉降碳排放5%,年减碳16万吨,成果推广应用于8座高炉,
取得较好的示范应用效果。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1.2高性能钛合金零部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发。
(1)研究内容。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开发高性能钛合金焊接材料成分、高强韧高耐温增材制造专用钛合金及其球形粉末;
研究钛合金真空熔炼及高洁净化、焊丝成型及精度控制、表面处理、高性能钛合金激光焊接形性协同调控技术等关键技术,完善其高强韧焊接工艺技术体系;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构建使役性能数据库,建立焊丝成分-工艺-微观组织-服役性能的映射关系,发展其安全可靠性评价技术
;
开展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关键零部件轻量化设计,研究高性能钛合金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建立增材制造专用钛合金材料-结构设计-制备工艺-性能评估的完整技术链条和规范,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
(2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5项,开发3种以上钛合金焊接材料产品、3种以上增材制造专用钛合金粉体材料和2种以上增材制造构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不少于4项示范应用,申请
或授权发明
专利6
件
以上,制定行业标准1项。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12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1.3高纯金属钒及高性能钒合金研制。
(1)研究内容
。开展金属热还原制备金属钒技术、耦合精炼制备高纯金属钒技术、高性能钒合金制备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从原料端到应用端的全过程杂质可控深度分离技术难点,形成高纯金属钒-钒基合金的成套制备技术,实现系列产品的批量稳定制备,建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2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2项,形成高纯金属钒、核工程用钒合金等2个产品,在聚变堆行业完成材料力学性能评价,申请
或授权
发明专利10
件以上,制定行业或
企业标准1项。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7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2.稀土。
2.1攀西稀土短流程高效富集分离与高值化应用关键技术研发。
(1)研究内容。基于稀土及共伴生萤石、锶钡矿物在分离富集过程中的选别共性和差异性,开展稀土及共伴有价资源短流程同步富集和高效精准分离研究,兼顾稀土、萤石及锶钡协同利用,构建攀西稀土短流程高效富集分离关键技术体系;
基于稀土产品中高丰度镧、铈元素,研发稀土基新型锶钡铁氧体及CO
2
-CH
4
重整稀土催化剂,完成高性能稀土基锶钡混合铁氧体预烧料和低阻力降的重整稀土催化剂体系设计、配方优化,建立稀土高丰度镧、铈元素高值化应用路径。
(2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4项,制备耐高温长寿命稀土催化剂、新型稀土基锶钡铁氧体等2
个产品,形成示范应用3
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30%以上,实现尾矿减排20%以上。申请
或授权
发明专利4-5
件,制定行业或
企业标准2项以上。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14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
例不低于2:1
。
2.2热变形稀土永磁器件规模化制造关键技术。
(1)研究内容。重点研究高品质热变形稀土合金磁粉的可控制备技术,以及热变形稀土永磁体规模化制备加工技术;开发出适用于制备高性能、高精度、高效制造热变形稀土永磁体器件的新工艺与关键装备,形成产业示范。
(2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形成热变形稀土合金磁粉、精密电机用稀土永磁器件等5个产品,在稀土永磁器件行业形成示范应用,申请
或授权
发明专利3
件以上。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9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2.3超高纯稀土氧化物与稀土掺杂氧化物材料制备与应用。
(1)研究内容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纯稀土氧化物规模化生产核心工艺和装备放大关键技术;开发微流控加温加压移动床柱色谱-梯度淋洗深度靶向脱除痕量稀土和非稀土杂质新工艺智能化制造成套装备;开发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等离子体质谱在线分析检测技术和动态模拟仿真技术,实现装备生产的绿色智能化控制
;开展军民两用高温度特性磁热氧化物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包括旋磁稀土铁氧体材料和高热导稀土掺杂氧化铍陶瓷材料配方设计,突破其单相制备技术、稀土元素取代改性技术、导热性能调控技术等。
(2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形成超高纯稀土氧化物、旋磁稀土铁氧体材料、稀土掺杂氧化铍等新产品4-5个,
建成年产
百千克级超高纯稀土氧化物、300万件耐高温稀土旋磁铁氧体器件、10万件稀土掺杂氧化铍器件示范线。申请
或授权
发明专利5
件
以上,制定企业标准1项
以上。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13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附件2
四川省装备制造产业轨道交通重大科技专项
项目申报指南
总体绩效目标:
研发重大创新产品11个,突破关键核心技术6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40件,
编制标准7项,
带动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
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实施周期:
2023年11
月--2027年12月。
有关要求:
1.每个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不超过8个,下设课题原则上不超过
5
个
。
2.项目负责人须具有正高级职称,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目前承担有四川省科技计划其他类别在研项目和申报过2023年度其他项目的负责人,可申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目前还在限制申报期内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
3.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支持省创新联合体、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企业。
支持方向和重点:
1.
高速铁路
。
1.1
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
(1)
研究内容。高速条件下轮轨关系及动力响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线路平顺性控制与轨道结构性能提升研究
;
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与现场验证
;
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四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风致安全与减振降噪关键技术研究。
(2)
考核指标。揭示更高速度条件下列车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关系和基础设施动力响应
机理,攻克线路平顺性控制、基础设施与设备系统性能提升、风致安全与减振降噪等关键技术3项,并完成现场验证。编制时速400公里综合性技术标准不少于1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不低于15件。
(3)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15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1.2 高铁动车组关键部件检测装备及智能运维系统研究
。
(1)研究内容。动车组关键部件智能运维体系研究;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走行部状态监测与评估研究;基于视觉反演技术的弓网状态监测与安全评估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关键零部件表面状态检测与尺寸非接触测量研究;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动车组修程修制智能决策系统研究。
(2)考核指标。攻克多物理场耦合监测、表面状态检测、尺寸非接触测量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修程修制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4项,构建高速动车组安全保障和维修决策体系。研制动车组全车及走行部状态监测检测系统(首台套)、动车组受电弓状态监测检测系统、动车组一二级修无人智能综合巡检系统(首台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可靠性维修系统等重大
创新产品4
个。申请或授权
发明专利不低于10
件
,编制标准不低于2项
。
(3)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1.3
铁路地震应急处置和运输快速恢复技术及系统的研究
。
(1)研究内容。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综合接入系统研究;震后铁路运营列车拦停范围研究;铁路线路震后快速巡检辅助决策及装备研究;铁路客运车站运输组织恢复研究。
(2)考核指标。攻克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生成、处理与实时发布,桥梁、隧道、轨道及附属设施的地震灾害快速巡查等关键技术2项,减少
巡检范围20%,提高震后恢复通车速率15%。研制铁路地震应急处置系统、铁路运输震后快速巡检设备及恢复平台等
重大
创新产品2
个。申请或授权
发明专利5
件,
编制标准不低于2项
。
(3)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2.
山地齿轨
。
2.1
山地齿轨铁路运维保障技术及关键装备研制
。
(1)
研究内容。山地齿轨铁路运营保障技术体系研究;山地齿轨铁路设备设施维保装备研制;山地齿轨列车关键旋转件监测检测装备研制;山地齿轨铁路应急救援工程车研制;山地齿轨铁路运营防灾监测平台及装备研制。
(2)
考核指标。构建适用于山地齿轨铁路的综合维修及应急救援体系。研制救援工程车、轨道智能巡检车、大坡度桥梁智能测力支座、基于图像识别的梁体动态变形监测设备、齿轨铁路运营防灾监测平台及装备等重大
创新产品5
个,
实现运维保障设备首台套“四川造”。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10件,编制标准不低于2项
。
(3)
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附件3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
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总体
绩效目标:
研发重大创新产品15个,突破关键核心技术42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56件,带动实现销售收入(或产值)36亿元。
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实施周期:
2023年11
月--2027年12月。
有关要求:
1.
每个项目的联合申报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下设课题原则上不超过5个。
2.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目前
承担有四川省科技计划其他类别在研项目和申报过2023年度其他项目的负责人,可申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目前还在限制申报期内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
3.牵头申报企业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须超过5000万元,或者利润须超过1000万元。
4.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支持省创新联合体、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企业。
支持方向和重点:
1.
集成电路
。
1.1嵌入式非挥发性存储器IP研发。
(1)研究内容。
开展多次可编程存储技术、单次可编程存储技术、多晶硅栅电熔丝技术等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编程速度、擦除速度、数据保持时间等指标。研究标准工艺的嵌入式存储IP设计,适应标准工艺的IP环境,减少额外光罩层次或工艺步骤,可实现快速导入芯片设计。设计并开发符合ISO 26262标准的车规级嵌入式非挥发性
存储IP产品,提升其操作温度、高温操作寿命、高温数据保持时间等指标。
(2)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以上,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5项以上,形成产品不少于2个,针对汽车电子芯片的需求,在国内主流工艺平台进行车规级验证,技术成果应用于汽车电子相关企业。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
800
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1.2基于PCI/SATA二合一的高速存储接口COMBO PHY IP核。
(1)研究内容。研究开发符合SATA3.0协议及PCIE2.0协议的多功能高速存储接口COMBO PHY IP核,完成IP授权;形成国外同类替代产品,支持1.5G/2.5G/5G/6G等节点高速数据收发,支持PCS子层功能,具备外信号通讯、低功耗模式切换等功能,符合SATA3.0及PCIE2.0的一致性测试规范电气特性。
(2)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以上,申请
或授权
发明专利4
件
以上,形成IP授权不少于5项,技术成果应用于存储主控芯片
和数据运算相关企业。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
800
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1.3四通道射频多功能芯片研发。
(1)研究内容。
研究高精度电磁场协同仿真技术,提高仿真精度和设计效率;开展多通道集成MCM芯片设计研究,在实现多功能、高性能情况下,减小封装尺寸;研究新型低功耗高线性度放大结构设计,提高线性度、降低功耗等关键指标;研究高可靠性封装技术,提高高温工作要求下各项指标稳定性。
(2)考核指标。研发多通道集成MCM芯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少于3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5件以上,形成产品2个以上,技术成果应用于无线通信相关企业,实现国产化产品供应。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1.4毫米波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开展高性能收发通道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一体化优化设计、宽电压范围CMOS电源管理以及多通道电流采样等技术研究,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发射机的动态适应范围;研究硅基收发通道高隔离度技术,减少功能模块相互干扰;研究高频段毫米波噪声抑制大功率输出技术,提高灵敏度和可靠性;开展毫米波高功率及低噪声放大技术研究,提升放大器芯片的饱和输出功率,增加射频芯片功率。
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电源管理功能的高功率、低噪声收发前端芯片。
(2)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4项
以上
,申请核心芯片发明或授权专利不少于5件,形成产品2个以上,技术成果应用于下一代无线通信企业。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
800
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1.5高密度、高效率SiC JBS功率芯片制备。
(1)研究内容。针对新能源充电桩等小型化、高效率电源装备领域所急需的高频高压SiC二极管产品需求,开展SiC结势垒二极管器件的大规模制造技术研究,突破高压低导通压降结型二极管载流子输运机理和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突破阳极接触、SiC刻蚀、衬底减薄、激光退火欧姆接触等工艺技术,具备开展SiC JBS器件大规模生产制造的技术和能力。从高压低导通压降结势垒二极管结终端设计优化、关键工艺技术开发、器件流片研制与测试三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解决SiC结势垒二极管器件制造技术中阴极制备、器件热管理优化、良率提升等关键工艺瓶颈问题。研发高频高压SiC JBS二极管及碳化硅二极管器件。
(2)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不少于2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6件以上,形成产品2个以上,技术成果应用于汽车电子相关企业。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
800
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1.6功率芯片封测工艺研发与应用。
(1)研究内容。
研究高功率密度、无引脚封装结构、低封装损耗和优化散热等封装技术,突破高功率大芯片低损耗技术和热管理技术;研究封装系统电磁兼容与信号隔离、多排阵列框架、大电流低热阻封装技术,实现功率器件低信号延迟、高可靠性、良好传导、低阻抗大电流能力。研究建立具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成熟度高的功率芯片研发设计、封测平台,
开发电流达300A的汽车功率芯片封测模组。
(2)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
不少于3项,申请或授权
发明专利5
件
以上,形成产品3个
以上,产品转化应用于汽车电子相关企业。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
300
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1.7超高速800G光模块封装测试研究。
(1)研究内容。研究高精度贴装与高集成度混合封装技术,实现自动化光学封装;开发高精度多维光学耦合系统,开展先进耦合算法研究,提高耦合效率;突破光电接口带宽限制,实现基于直接调制方案的低成本单通道200G超高速率数据传输。研制超高速800G光模块等系列产品,包括硅光平台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大功率连续光波激光器,实现并行多路的共享光源架构;研制四通道EML激光器,确保高可靠性气密封装架构。
(2)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不少于3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5件以上,形成产品2个以上,实现低功耗、高集成和高速率性能的硅光模块的推广与应用,技术成果应用于数据中心相关企业。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
500
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2.新型显示。
2.1全面屏柔性AMOLED显示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面向柔性AMOLED全面屏超高屏占比、无开口屏下摄像功能等需求,开展柔性AMOLED面板多种像素密度混合驱动设计、研制工艺和测试技术研究;研究摄像头对应区域高像素密度、高MDL透过率、高亮度和高寿命显示等关键技术,相关指标满足产业化要求。
(2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件以上,形成全面屏产品2~3个。技术成果应用于新一代屏下摄像手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2.2高画质低功耗可折叠柔性AMOLED显示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开展柔性AMOLED超薄堆叠结构仿真与设计,降低功耗的同时不影响显示画质;研究开发超薄可弯折高折射率材料,满足厚度需求与信赖性测试标准;开展弯折堆叠设计研究,通过优化堆叠设计,避免EES结构与现有堆叠发生分层、断裂等。研发可折叠柔性AMOLED显示产品,其弯曲半径、功耗、显示MDL反射率和厚度、常温动态弯折、温湿度条件动态弯折等技术指标性能优异。
(2)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件以上,形成产品2-3个。技术成果应用于高分辨率超薄柔性折叠终端屏,支持大尺寸柔性显示终端制造。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2.3 8K激光移轴变焦投影关键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开展基于振镜组合DLP芯片的方案设计,缩小光学系统体积;研究移轴镜头技术,实现影像位置电动调整;突破镜头自动调焦技术,解决调整后不同位置画质和解析度变差的问题;突破振镜自动相机优化技术,实现振镜参数最优化,确保像质最佳。研发高解析、高亮度、高色域8K激光移轴长焦投影显示产品。
(2)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申请
或授权
发明专利3
件
以上,形成产品2~3个。
技术成果应用于激光投影显示生产企业,并实现批量化生产。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560万元
;企业牵头
申报
,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2.4超低散斑激光显示光学屏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研究激光显示中复合散斑的自相关特性和功率谱分布,建立复合散斑模型和实验方法,突破光学屏领域散斑抑制技术;建立光学屏融合架构的光学仿真、光利用效率的评价体系和测试方法,为行业提供更高效评价标准,促进行业技术升级;研究基于微纳结构的表面光整形技术,突破现有光扩散技术的能量利用极限,提升屏幕的光利用效率,实现光机小型化、节能化的环保需求;开展基于粒子的光散射、吸收和辐射模型研究,实现更优异的光散射分布
,达到超清与均匀画质的视觉效果。
(2)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件以上,制定行业标准1项,形成产品2~3个。大尺寸高分辨率激光投影显示屏产品在家用环境、影院环境等场景取得良好应用示范效果。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560万元
;企业牵头
申报
,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2.5高世代产线用高精度掩膜版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开展掩膜版涂布技术研究,掌握G6及以上产线高精度光阻涂布技术,实现该尺寸领域光阻涂布技术自主化;开展高精度激光直写技术研究,掌握高PPI图形Mura控制技术、多图形混版Mura控制技术;开展图形精度测量及校正技术研究,掌握高精度DCM补偿技术;开展高精度缺陷修复技术研究,掌握高PPI图形、复杂图形修复技术。
(2)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件以上,形成产品2-3个,研究成果应用于G6及以上高精度二元及半色调掩膜版的生产制造。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560万元
;企业牵头
申报
,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2.6 AMOLED用磷光发光材料国产化关键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开展OLED发光材料有机分子发光过程激发态调控、分子设计、发光器件优化等方面研究,完成OLED有机发光材料红、绿、蓝发光和主体材料结构研制并满足工业应用,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磷光发光材料的国产化供应。
(2)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件以上,形成产品2~3个,发光材料应用于OLED生产厂家。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760万元
;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2.7大幅宽PMMA偏光片基膜关键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开展大宽幅PMMA基膜制备关键技术研究,掌握光学树脂共挤技术和共挤特种配方,克服PMMA材料脆性缺陷导致的边部破膜问题;掌握宽幅双向同步光学拉伸技术,在2.5米大宽幅、超薄、超高运行机速情形下,位相差等光学性能均一。
(2)考核指标。研制具有低透湿性、高透过率、位相差均一的大宽幅偏光片基膜,突破关键技术3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件以上,形成产品2~3个,产品支撑新型显示光学薄膜核心膜材国产化制备。在大宽幅偏光片生产厂家取得应用。
(3)有关说明。拟支持1项,
支持专项资金不超过560万元
;企业牵头
申报
,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专项资金比例不低于2:1。
返回列表
上一篇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发布2024年第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下一篇
没有了!